中英混合语

进入外企也有一段时间了,美国也去了一趟了。非常奇怪的是,回国以后,开始对周围同事中英文夹杂的说话的方式感到极不适应,有的时候听着听着感到心烦意燥。本来想自己描述一下那个难受劲,后来特意上网搜索了一下,看看有没有和我感同身受的同志,居然找到一篇不错的文章,正是我的心声。于是转贴在这里吧。我就不发泄了。以下是正文:

 

中国IT人时髦说话方式 (http://www.ucwow.com/t7664/)

  “Hi,你好呀!This
morning,我们对你的case进行了discuss,我们发现,这对我们没什么benefit。所以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:与这件事相关的所有[……]

继续阅读

最近

最近的时光是恬静的。昨天晚上月光明媚,清风拂面,看来我们已经越来越接近秋天。最喜欢初秋时的那种清冷,让人头脑清醒,心灵也变得细腻。那种时刻,偶尔在院子里散布,时光仿佛便会停止不前,于是就可以细细品味空气里悠闲的味道。那种感觉是悠闲,不是寂寞;是敏感,不是忧伤;是心灵平静的水面,被手指轻触时荡起涟漪的瞬间。那种感觉不会很长久,也许就是几分钟,可思绪却可以返回多年以前,童年时玩耍的清凉月夜,大学时光拥着爱人的那个夜晚。这样的夜晚真好,这样的感觉真美。

我是似乎蛮久没有体会到这样的轻松。没有匆匆碌碌,没有为生活打拼。所以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放松心灵,也只有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充分的休息,才能在人生路[……]

继续阅读

活着

刚才通过公司内部通讯的链接看了某个新入职的同事写的搏客,详细记录了工作一周来的十点感悟。总来来说,还是让人感觉不错的,有的心得也比较中肯。不过斟酌下就发现这位同事还是落在挺世俗的圈子里,他是来混这个外企的,过不了多久,他就会转移他的目标为升职、做人、小资、国际化眼光。总结下来,还属于刚入名外企兴奋和自豪当中。

我似乎也曾经有过这个阶段,不过很快就恢复正常。因此我可以说说重复下我自己的感想,还是回到本质,我的观点是“虚无”。就好比俗话“钱财是身外之物”一样,做人总是要赤条条的来有赤裸裸的去,带不走一草一木。至少从这个意义出发,我这个悲观主义者,就足以定义这世界对我根本毫无意义。但是我又不能[……]

继续阅读

无题

看了点关于科学科普的东西,脑子里冥冥中将那些大科学家和中国的武术的最高境界联想起来。当然最容易让我联系起来的无数最高境界也许是电影〈英雄〉里头最后的无剑境地。做学问也是如此,最高境界也许就超出了学问本身。例如:数学到最后所追求的就是一种简单、对称的美。物理学同样也是如此。

引申到我自己的职业上,做一个工程师(程序员)的最高境界是什么?我想应该眼里不再是程序语言和各种编程工具,而看到的是做事情的方法,事情做的优美不优美漂亮不漂亮。反应在几个方面,算法是否优美、简单、高效;系统架构是否最优、合理和平衡;程序是否优美、简洁。

因此,“感悟”这两个字对于工作和生活都是很重要的,不要光做,还要多[……]

继续阅读

再次忙碌

回到中国,开始另一种方式的忙碌。忙碌很多事情,在中国的浮躁情绪中随波逐流。回来之后,就有被人拉着往前走的感觉,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太少,连自己安静下来思考的时间都不是很多。在国外的时候,说一定要好好享受生活,回来以后却匆忙到没有时间停留。什么是美丽的人生,什么是甜蜜的平静?

昨天下午更是匆匆碌碌,几乎是在奔跑中度过的,却感触颇多:从公司总部同事冷漠的眼光,到中关村广场上灰蒙蒙的天空,夕阳在灰幕中渐渐落下,路边可怜的民工门在高温和粉尘中继续挣扎奋斗,路上开着的是高档轿车,城市中的阶级观念在这里体现,富人在轿车里边和外界隔绝,没有粉尘和高温,生活的艰辛不是他们的。惟有第三极边教堂里演奏《神秘园》[……]

继续阅读